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好爸爸营养辅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好爸爸营养辅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7-2岁的肉类辅食的添加要点?

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,消化能力也逐渐提高了,需要的营养也变多了。
只吃妈妈的母乳不再能满足 6 个月以上宝宝的需求,这个时候,婴儿就需要从只吃液体食物向吃固体食物转换了。
而这个过程中,我们需要给宝宝添加半固体状态的辅食,来给宝宝补充营养、锻炼咀嚼和消化功能。
什么时候开始添加辅食?
各国公认的开始吃辅食的时间点是宝宝 7 个月大,但这个数字当然是可以波动的。
爸爸妈妈可以留心观察,假如宝宝出现下面的表现,就可以考虑添加辅食了:
对大人的食物感兴趣
可以维持坐着的姿势
嘴巴里放进固体的东西就伸出小舌头的挺舌反射消失,可以吞咽食物
但是,也不能急着太早添加——假如是 4 个月以前,宝宝消化系统不成熟,容易出现消化不良;而且,这么早就加辅食,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。
太晚也存在隐患——第 3、4 个月的时候,宝宝从妈妈那里带来的铁就消耗得差不多了,如果太晚开始吃辅食,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;就算是及时补铁、不吃辅食,晚于 8 个月才给宝宝吃辅食,可能在未来出现宝宝排斥固体食物的现象。
辅食应该怎么加?
在告诉大家各个月龄的宝宝该怎么吃辅食之前,我想先跟大家讲讲下面这些辅食添加的原则。
1. 从一到多
从最开始就要记住,新的食物只添一种,同一种食物连续多尝试几天,等宝宝适应了,再添新的。
这样做是为了判断宝宝能不能接受、会不会过敏,比如出现皮疹、腹泻、呕吐等反应。
假如有反应,通常 6 个小时内就会出现症状;如果有症状,这种食物先停了,过 3、4 个月再添,宝宝可能就不过敏了。
2. 由稀到稠、由细到粗
同一种食物,要随着宝宝月龄逐渐增长而做成不同形态,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粘稠度和颗粒大小:
不用咀嚼、方便消化的泥状,比如打得碎碎的肉泥;
需要会咀嚼、会吞咽的半固体状,比如剁得碎碎的肉末;
需要仔细咀嚼的固体状,比如存在小颗粒的肉末。
具体什么时候做成什么形态,我后面会仔细讲,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宝宝的胃肠功能和咀嚼能力的发展。
3. 由少到多
从第一次给宝宝尝试一种食物,要从 1 小勺开始。
第一天,可以尝试 1~2 次,往后可以增加进食量或次数。这样观察 2~3 天,宝宝适应了,就可以再尝试新食物。
记住,咱们这么做刚开始只是为了让宝宝尝试接触新味道,并不是要填饱 TA。不要勉强孩子,可以坚持着尝试几天,每天尝试几次,不吃就算啦。
◆肉类根据种属不同可分为三类:畜肉(如猪肉、牛肉和羊肉等)、禽肉(如鸡肉、鸭肉和鹅肉等)和鱼虾蟹贝类(如草鱼、小黄花鱼、海虾和扇贝等);
◆肉类根据瘦肉部分所呈现的颜色,又分为红肉和白肉两种,畜肉属于红肉,禽肉和鱼虾蟹贝类属于白肉。每种肉都有各自的特点,但没有哪种食物占全营养的首位,所以妈咪可以根据宝贝的需要选择,均衡的摄入才是王道。
提示:优质蛋白质,是指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、数量充足、比例适当,不但能维持健康,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。
1、掌握好数量
添加肉类的量要掌握好,首先从一勺尖开始,再逐步增加到半勺、一勺、更多。6~12个月宝贝原则上每日添加肉类25~40克,妈咪可以根据宝贝的消化能力适量添加。
2、边添加边观察
宝贝每添加一种新的肉类,妈咪一定要仔细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,如湿疹、眼睛红、腹泻等等,如果有上述现象,妈咪就要暂停此种食物半年,然后再重新开始尝试,切不可短时期内反复尝试,导致宝贝过敏现象越来越严重,甚至影响生长发育。
3、口味淡少调味
婴儿的味蕾是一生中最敏感的时期,在肉类在制作过程中切不可加入任何的调料,如咸盐、儿童酱油、蜂蜜、胡椒粉、花椒、大料等等。
少油、少糖是基本的原则,避免破坏宝贝自身的味觉系统。其实在大人嘴里淡然无味的食品,在婴儿的嘴里会品尝出不一样的美妙滋味。
如果宝贝因为腥味拒食,妈咪可以用生姜、葱等食材去腥。
4、注意比例搭配
白肉中脂肪含量少,建议宝贝平时可以适当增加白肉的比例,红肉中的肌红素铁含量较高,缺铁性贫血的宝贝可以多吃一些红肉。
但不管是哪种肉类,都要适量,而且注意荤素搭配,这样不仅有利于宝贝的生长发育,而且对培养宝贝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好爸爸营养辅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好爸爸营养辅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